韧性Resilience
敏捷性Agility
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
从上帝视角看,将整个供应链视为一个价值网络或生态共同体。核心是利用数据、AI和外部连接来构建企业的韧性(Resilience)、敏捷性(Agility)和可持续性(Sustainability)。它不再只是一个模块,而是一种能力。通过连接、数据和智能,赋能企业快速适应变化、化解风险、并协同生态伙伴共同创造价值。
核心逻辑与工作流程:感知 -> 预测 -> 模拟 -> 执行 -> 学习。
控制塔实时接收到来自多个供应商的预警信号:某东南亚芯片工厂因疫情停产;物流数据显示海运至主要港口的航线延误率上升30%。供应商协同平台上,一名关键供应商标记了其产能风险。
需求感知模块结合最新市场数据,预测由于芯片短缺,下游客户需求可能发生转移。AI风险引擎预测出当前库存将在45天后耗尽,而非原计划的90天。同时计算出该事件对营收的潜在影响。
在控制塔中运行模拟场景:
场景A:启用替代的二级供应商,成本增加5%,交货期延长2周。
场景B:重新分配现有库存,优先保证高利润产品线,可能导致低端产品线断货。
场景C:与客户协商,调整交付日期或产品配置。
系统基于预设的业务目标(如利润最大化、客户满意度最高)推荐最优方案。
决策者采纳建议(如选择场景A和C的组合)。系统自动通过协同平台向替代供应商下发订单;通过客户门户向受影响客户发送沟通函并确认新的交付计划;生产计划模块自动调整排程。
整个事件的所有数据、决策和结果都被记录。AI模型从这次事件中学习,未来再遇到类似风险信号时,其预测将更精准,推荐方案将更成熟。这个过程也强化了与替代供应商的关系,丰富了企业的“供应链生态图谱”。
供应链控制塔 (Supply Chain Control Tower)
这是EBC SCM的大脑和指挥中心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看板,而是一个集数据整合、可视化、分析和协同决策于一体的平台。实时监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链条数据(订单、库存、物流、风险事件等);通过AI算法预测潜在中断(如港口拥堵、天气事件);模拟“如果-那么”场景,提供决策建议(如切换路线、调整生产计划)。
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预警和智能决策。
智能需求感知与规划 (Intelligent Demand Sensing & Planning)
超越传统的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。整合外部数据源,如社交媒体趋势、天气预报、宏观经济指标、竞争对手动态等,利用机器学习和AI算法进行更精准的短期需求感知和长期需求 shaping(通过营销等手段影响需求)。
从向后看的预测变为向前看的感知,减少“牛鞭效应”,实现更精准的生产和采购。
数字化采购与供应商协同 (Digital Sourcing & Supplier Collaboration)
将采购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和风险管控关口。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(360度视图)、基于AI的采购寻源、合同自动化、风险绩效监控。通过云平台与供应商实时共享需求预测、库存水平和生产计划。
从交易型关系变为战略型协同伙伴关系,共同应对风险、创新降本。
智能物流与仓储 (Intelligent Logistics & Warehouse Management)
集成物联网(IoT)、无人机、自主移动机器人(AMR)、数字孪生等技术。实现仓库的自动化运作、动态路径优化、实时货物追踪和预见性维护。
从人力密集型操作变为数据驱动型的自动化、优化运营,提升效率和准确性。
可持续供应链 (Sustainable Supply Chain)
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已成为核心业务组成部分。追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、监控供应商的劳工实践和合规性、优化包装和运输路线以减少环境影响。
将可持续性从报告义务转化为竞争优势和风险缓解手段,满足客户和监管要求。